‘触摸春天’的实地考察记录

《触摸春天》系列“玩作坊”上周末在襄阳公园以一场小小的展览落下了帷幕,展览的特色在于展示过去的2个月以来一群神气活现的孩子们创作的绘画和植物实地考察笔记。

和成人一样,孩子们更倾向于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而忽视植物。对一个人来说,植物是静止不动的,而隐藏在我们身体里的猎人本性会让我们比较关注奔跑的事物。然而,如果我们可以培养孩童观察的能力,就会发现植物可以帮助他们发展对自身的认识,能够协助他们参与到相互联结的、奇迹般的、复杂的生命网中。这对从小不在农场长大的孩子、或没有出于习惯了解自然规则的孩子们非常重要。启发城里长大的孩子对植物世界产生兴趣是一个需要耐心的艺术,而且经我们的向导证实,这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下面便是一些完成了上海的各个公园之旅后所产生的见解的总结。

1、植物与人生
将植物的生活方式和动物的生活方式之间作一些类比是一个培养兴趣的有效的切入点。最好在某个植物的生活方式和研究它的研究者直接作出类比。

举个例子,我们来说说叶片上的叶脉。它们需要近距离才能观察,也通常不会在匆匆撇一眼叶片表面后就吸引人们的注意。但是引导孩子观察叶片的背面,孩子便会不由自主地用眼睛和手指追踪叶脉的脉络。不用去向孩子解释什么:因为即使是年纪最小的调查员也能从他们的角度欣赏我们的叶脉。通过这个简单活动,可能得到一个简单的启发,理解生命拥有尽头。无论多么简短,无论多么隐晦,这样对一株植物的美学体验可以为培养一个有所改变的、更关注事物之间的关联的思维方式打下基础。

只要继续观察探索,就可以发现更多植物和我们之间新颖的类比。一些树木的树皮有更多皱纹,形成的深沟成了殖民者苔藓和地衣的家。
为什么有这么深的皱纹呢?“因为他们年龄更大!”孩子们齐声说道。比较了孩子们中一位年龄稍长的孩子和一位年龄更小的孩子的皮肤后,在一片樟脑树里找到年龄更大的樟脑树立刻成了一个令人兴致高昂的游戏。

2、说出不同
如果仔细地观察任何一棵树附近的地面,就不难发现一片片掉落在地的树皮,每片树皮形状各异,质感、颜色也都各不相同。如果和人类的皮肤作类比的话,这些树皮的特质就变得非常有趣了。它们能告诉我们一些树木的信息,同时也能告诉我们一些有关我们自己的信息。我们也会掉落相当数量的头皮屑吗?我们的皮肤也是类似的斑驳拼贴般的颜色吗?为什么我们的皮肤相较之下那么柔软?这类问题在类比的情况下指出了人们能够观察到的不同。它们可能像是无意义的自言自语,但是它们也可以激发隐藏的联系,而这些联系可以正是做出一些具有创意突破的基础。

3、培养兴趣
既然不同性质的植物会以不同的方式吸引人们的注意,一系列探索的活动就能理想地给所有人一个机会去以自己的方式与植物的世界进行互动。营造一个氛围有助于寓教于乐是一个有点复杂的挑战。这里有一些点子帮助培养孩子的兴趣:1)一个积极的心态:把学习当成一件好玩的事儿的心态是会传染的;2)将工具视作玩具(例如铅笔和纸、放大镜、标本盒);3)环境对事物的认知起着很大的影响。这些点子每个都值得思考并完善,然而第一个点子最重要,它就是指要抱着赏玩的心态,激发自身对所见到的植物的好奇心。

植物充满了各种奇异古怪的特质,激发人们的想象力,而且——对成年人来说更是如此——我们更能接受植物的古怪特质并为之着迷。光合作用是一个古老经典的谜题,然而有关植物的一切包括植物如何保护自己、从土地吸收营养和水分、植物的呼吸作用、植物互相的交流和繁殖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一段从熟悉到陌生的旅程。试看一个简短的列表,罗列了不同类型的开花植物的性别表达:雌雄异熟、雌雄异体、雌花两性花异株、雌雄同体、杂性异株、雄蕊先熟、亚雄性两性、三性花同株、单性植物。雌雄异体代表了我们熟悉的形态,一株植物要么是雄性的,要么是雌性的,并且终其一生也不会改变性别。其他富有创意的各种名字以及它们展现出形态都足以让人感到困惑,或者心情好的话,说不定还能感到幽默。

五月某个晴朗的周日,我们向公众展示了一幅非凡的景象,雨点打落或乘风而过的微小的花朵和精细的种荚在天空飞舞,参天大树和小小的幼芽散发着古怪的芳香和奇异的外形。一切都好像马上要蜕变成其它的形态。在这精致的奇妙世界里,仅仅一个字说不定就能让人的思维走进植物的生活方式。


《五月生命循环》是一本记录植物生命周期的十二页书册,参与《触摸春天》活动的孩子们和游客一起创作的。

阅读更多有关《触摸春天》的信息请查看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