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与身体

生物的进化演变和政治社会生活的发展与变迁能在多大程度上相互参照?结合最近与艺里青合作艺术家许志锋创作的一件名为“都市基因”的装置作品, 我们以这样的一种提问方式影射创造力以及艺术家在修炼创造力过程中的角色。

两种视角
生物世界和人类社会生活二者之间的并行讨论其实是自然学科和人文学科的对话。不断加速的生物进化(比如说基因工程的日新月异)其实和社会结构的变革(比如说当代中国社会的高速发展)一样让人兴奋。社会生物学家们对非人类物种进行研究,通过对生物界的观察与人类社会进化的类比,其实也非常有启发。

沿着这样一种思路其实我们不妨来关注一下作为我们人类自身,肉身是基因突变和细胞分裂的结果,语言的交流沟通和人人之间的互动让我们的建构起了人类社会。我们的生物世界和人类社会生活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就更加启迪心智。生物学家格雷戈里的“差异的新鲜”理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信息”)总结得精辟:差异的存在是所有关系的基础。

“我们若想领悟这蕴藏在自己身上的道理,便是会更加好奇自己周围的世界。“客观”一词会渐渐褪去,“主观”一词,通常说的是那个你肌肤之下的你自己,在此也会慢慢消逝。”《关于格雷戈里》1977年编后记中如是写到。

我们每个人体内都困顿着一位艺术家
陶冶这样一种社会生态学的视野其实和社会活力息息相关。主体和客体以外的其实剩余的便是我们经常讨论的这个“创造力”。 重点在于,其实我们每个人体内都藏有一个蠢蠢欲动的艺术家,这个艺术家在来自自我和外界的信息海洋中处理与合成各种图景,沦为我们的行为的注脚。我们不会在意当婴儿们小舌头舔食东西的诙谐与创意,只是因为他们的创造力已经不再成人世界的领悟力之内。婴儿的学习与探索促成的是社会性格的形成和生理的成熟成长。

当我们在讨论具有创造力的人的时候,我们并不是在讨论他们的精确度,而更多的是他们所能学以致用的信息。好奇心是创造力最好的伴侣,学以致用,相辅相成,创造力的施展过程又带动我们的好奇心。艺术家在这样一种语境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身边无时无刻无处不在的创造力之中,艺术家们最在行的其实是创造力本身的符号化。他们的艺术作品启发我对创造力本质的思考。

都市基因
近期一件由艺术家许志锋创作的名为“都市基因”的作品在上海的老码头的“环保生态设计展”上现场制作并展出。作品的创作过程在稍许杂乱无章的现场有序地被安排。工业钢管,铁丝,废弃物等各种材料很早就准备好了。 现场的观众路过会驻足观察艺术家是如何讲都市生活垃圾灵巧地被结构进自己的作品中。观众的推测揣摩随着作品渐渐成性也变的热闹起来。展览第一天结束之后作品的雏形俨然显示出艺术家正在创作的是一件有深思熟虑的装置作品。

基因的结构其实远离我们的感性理解,但是我们每个人都懂得它所辐射出的美学能量,以至教科书中的基因图解就足以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两条并列的螺旋结构去承载稳定性和活力似乎非常有道理。结构之下是异常复杂的神奇的微观世界。神奇也连同困扰我们的癌症,嗜酒,肥胖, 肤质头发的各类病症。

展览第二天的可见艺术家在现场施工基因螺旋结构中间的连接部分,并在上面安装起喝完的矿泉水瓶,糖果包装袋以及其他都市生活废弃品。艺术家在即兴选择自己的创作材料的同时严谨地遵循着基因的机构,表达出来的一种态度与其说是抗议都市生活太过随意地处置垃圾,不如说是提醒我们城市和我们的身体一般都是有机体。艺术家的创作过程传递出的乐观信息是:我们在都市发展的进程中是可以积极地推动作用的。进化,一种无处不在的活动,是可以从不同途径去企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