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日期:2015年10月31日,11月1日
展览地点:上海市黄浦区普育西路105号,公益新天地
艺术实践者:柯一鸣,董晓迅,周丽英,张琦华,水华,李爵,徐晓伟
合伙伴:上海根与芽
赞助者:公益新天地
《叶经•三亿年》是一幅八米长的卷轴,卷轴里常见树的树叶是根据 化石记录的种类年代顺序而排列。叶片的各种形状、大小、形态、触感、数量、叶脉、气味、叶表的颜色等,都给我们提供了史诗般故事的证据,隐藏在巨大地质年代⻓河之中。故事里的章节包括偶然发现、植物迁徙、物种⼊侵、疾病抗争、恶劣天气、植物性行为、好天气以及自然干旱,这些都是由神秘的基因转变、新陈代谢转变、地质转变和大气转变构成的。本经书可以作为一篇连续的小说、或作为章回体、或一片叶子一⽚叶⼦地“阅读”。
10月31日:树种考察(早上10点);分析叶子并谈论(11点钟);排列叶子和落款(下午2点钟)。
11月1日:用水彩绘画叶子(全天)。
我们身边大部分的树木品种都至少可以追溯到上新世,距今约250万年,那时第一批古类人(即人类)逐渐开始与其他灵长类动物区分开来。更多的树种可以追溯到更久远的年代,比如木兰科(即木兰花)于约9千万年前开始多样化,大部分裸子植物(比如银杏、雪松、柏树)出现于约2亿7千万年前。
从海藻生命形态的生物第一次滑行上岸至今,植物进化(以及整个地球的进化)的历史已经书写了十一个“章节”(纪元)。第一个章节始于植物在陆地上的出现,终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上升至最高点(寒武纪)。大约7千万年以后,植物才进化出血管系统,二氧化碳水平的降低加速了它的发展。接下来的一章里,叶片出现了(其实在之后的历史中又重复出现数次),这应该是自然进化的结果以保护植物在日益壮大的食草动物中存活下来。叶片能有效地吸收阳光,但如果没有血管系统的蒸腾作用以及进化后更加紧密分布的气孔与二氧化碳水平相连,它们早就热死了。到了石炭纪,巨大的森林覆盖了地球。它们中有许多现在已经灭绝了的树种,有的树高达30米。种子植物的发展是为了适应动荡的干旱时期。种子的外表是完全密闭的屏障,能在冬天时期休眠,又能在温暖潮湿的气候回归时重新发芽。裸子植物(即没有子房或果实包裹着种子的植物)包括铁树、所有的针叶树和奇妙的银杏树。
二叠纪末期一系列灾难性的连锁变化招致了地球上许多物种的灭绝,包括96%海洋生物和70%陆地脊椎动物。相比之下植物的际遇要好得多,它们进行了巨大的重组,50%的物种灭绝了但是大部分植物科目存活下来。到了三叠纪末期,裸子植物的森林再一次茂盛起来,伴随着大量新物种昆虫的崛起,许多昆虫物种存活至今,与此同时爬行动物也开始出现。开花植物的产生则非常缓慢。卷曲缠绕保护雌配子的叶片慢慢地进化成完全包裹住雌配子。花瓣和花蕊实际上是叶片进化而来的特殊生殖功能。尽管它们不可思议地在裸子植物出现1亿5千万年之后才产生,开花植物很快传遍了刚开始分离的大陆,与授粉动物共同进化。到了白垩纪末期,开花植物成为了地球所至今最主流以及最多样的植物生命。被子植物在过去的7千万年之间适应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生态市场,驾驭了授粉动物的能力,达成了前所未有的遗传反应。随着植物物种的剧增,它们激励我们的信心、坚韧不拔的毅力、创造力、坚定不移的品格、友谊等等,这样的故事也多了起来。最后的章节描述了历史长河上人类的诞生,通过我们短暂的农作和园艺干预,人类已经深深地印刻在这段开展的传奇中了。